产经:剖宫产后,我如何做到肌肤接触和纯母乳

摘 要

  亲爱的们, 我是春蕾老师的助手花花。 今天的产经来自我们的催眠分娩学员欣怡,在她生完在群里报喜后,我马上就跟她约稿了,因为她们夫妻做了很多努力来实现剖宫产后的肌肤接

亲爱的们,

我是春蕾老师的助手花花。

今天的产经来自我们的催眠分娩学员欣怡,在她生完在群里报喜后,我马上就跟她约稿了,因为她们夫妻做了很多努力来实现剖宫产后的肌肤接触和母乳喂养,特别让人感动。

一般而言,剖宫产妈妈因术后疼痛行动不便在肌肤接触和母乳喂养上有着更多的挑战,但也并非无法做到,欣怡夫妻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欢迎阅读:





欣怡产后在群里的报喜

剖宫产后,我如何做到肌肤接触和纯母乳喂养?

作者:段欣怡,何春蕾催眠分娩课程学员

大家好,我是段欣怡。我是一名蒙特梭利0-3岁的老师,现在也是一个四个月宝宝的妈妈,几年前我了解到温柔分娩,觉得宝宝在爱的包围下出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直到2020年,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满脑子都是美好的分娩画面,可是最后,我的孩子却以剖宫产的方式出生·····是的,故事很反转,请让我慢慢和大家分享。



每一次的产检之前我们都会提前告知宝宝,她都十分配合,我的产检也都很顺利。

四维开始宝宝的胎位就是臀位,最初的我也并不太焦虑,每天会和宝宝沟通,希望可以转成头位,直到36W还是臀位,我开始不淡定了····

在37W医生主动问我是否想试试顺产,因为宝宝小,可以在38W给我做产前评估,顺利的话可以让我试产,我受宠若惊,但是她并不建议外倒转术。

我还是咨询了另外一所医院专门做外倒转术的医生,她建议我38W入院做手术,如果成功回家待产,失败的话当场立即剖宫产,只是这两种选择我和先生都有顾虑。

我的顾虑在于如果外倒转术失败立即剖宫产,我的宝宝准备好了来到这个世界了吗?先生的顾虑在于臀位顺产我的安全性能否得到保障?

那个时候的我内心很纠结甚至有一些愤怒,我真的很想实现分娩愿望,我做了那么多的准备,为什么会这样?

有一天先生和我说,你有没有发现当你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有一些用力过猛,也许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呢?

我突然恍然大悟,在教育的道路上作为老师,我一直说我会尊重和接纳孩子,可是当现在事与愿违的时候,我的内心并不接纳这样的状况,因为事实和我的预期背道而驰,我无法接受。

有一天晚上,我和先生看到宝宝的头从在肋骨下方,努力的转到横位置待了一会儿,又转回到肋骨下方,其实我的宝宝已经很努力了。我和先生决定我们放弃外倒转术,因为我们不希望打乱宝宝出生的节奏。



38W的产前评估医生说我产道的条件对于臀位并不理想,我询问了医生的意见,医生说剖更好,并且建议我早点入院。

我和医生提出希望可以自然发作,我担心宝宝还没有足够成熟,医生说我的宫颈管已经在变短,宝宝也就这几天发作了,我自己也有感觉宝宝可能快要出来了,撑不到40W了,于是,我和医生协商尽量往后延迟了入院时间。

那一瞬间我突然释怀了,只剩下了期待,还会有一点点的恐惧。那天晚上,我们和宝宝进行了一场谈话,告诉她爸爸妈妈的心情,以及她即将来到这个世界,虽然事与愿违,我们仍旧期待与她见面。

我和先生一遍又一遍预演做完手术后我们要做的事情(肌肤接触-乳爬等等)。



我们提前和医生了解到剖宫产的流程知道宝宝会在我之前出来,我和先生沟通,希望宝宝出来后他们一起回到病房立即和她做肌肤接触,可是先生表示希望我出来后可以看到他。

实际上我内心也特别希望出来时可以见到他,于是我们决定宝宝先出来先由家人送回病房照顾,先生在手术室等我出来。

我们一起回到病房后,我第一时间解开衣服、和宝宝进行肌肤接触,哼唱着孕期每天晚上给宝宝唱的那首歌,宝宝平静的躺在我的身上,无比美好!

同时先生和国际泌乳顾问梁医生联系,这时有一个小插曲,先生告诉我医生让家人去买奶粉,宝宝低血糖需要喝奶粉,先生给拦下来了。(生产前和先生说过如果要加奶粉务必告诉我)

护士很着急的和我说:“你们怎么还不加奶粉,宝宝都低血糖,再不加要去新生儿科怎么办?”

我很理解医护人员的担心,我赶紧和梁医生联系(这时宝宝在我身上做肌肤接触,乳爬),梁医生告诉我肌肤接触可以稳定血糖,其实只要妈妈孕期没有妊娠糖尿病,大概率是生理性低血糖,2小时后就会正常。

在这里,非常非常感谢梁医生,在母乳这件事情上给我信心和帮助。最后我们决定继续母乳,并且坚定的告诉医生,我们选择2小时后复查,谢谢她们的提醒,复查后血糖正常。当天下午,真真就可以有效吸吮了。

在生命之初,真真清醒的时候不是在我身上肌肤接触就是在爸爸身上做肌肤接触,现在想想肌肤接触不仅仅是对宝宝生理上的影响,剖宫产后的妈妈没有办法照顾孩子,内心其实是受挫的,肌肤接触和母乳喂养是一个帮助妈妈唤醒本能的媒介,真实的感受到宝宝的存在。

对于爸爸来说,可以快速的进入到爸爸的角色和宝宝产生链接,爱的荷尔蒙爆棚,是一件对于爸爸妈妈和宝宝,三方都互相滋养的事情。



从怀孕到生产,再到现在的育儿,当妈妈以后没有人可以替自己去选择,医生、长辈都不行,唯有学习、观察、保持着妈妈的本能。

除此之外,妈妈也需要外部力量来支持,爸爸、家庭其他成员以及各种小团体的组织等等,毕竟新角色的转换可能让新手妈妈无所适从,在刚做妈妈的时候如果再被质疑,保持着内在的稳定真的很不容易。

最后,希望何春蕾老师的工作室越来越好,让更多的妈妈受益!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